上周六和朋友去看了这部电影,沈腾马丽的喜剧电影我还是比较喜欢的,原因也很简单能让我笑得出来,以前的《西虹市首富》《夏洛特烦恼》都算值得一看的喜剧片,《独行月球》稍差些但也是及格水平。
这次的《抓娃娃》标题看起来就很意思,因为像这么朴素的标题作为电影在如今已经很少见了。如今的电影通常都是尽可能用四五个字,要么高度概括自己这部片的内容,要么用一些铿锵有力或者热烈的词语调动观众的兴奋程度。用“抓娃娃”作为电影标题放在现在有些简单了,有一种二十年前赵本山小品的感觉。
另外这部电影如今的讨论度很高,有很多种解读的角度。这种讨论比热辣滚烫要健康,两者虽然都涉及社会热点议题,但后者利用人群炒作纯粹的流量,前者靠剧情安排引发人们不同角度的讨论。
电影故事情节这里不讨论太多,这里先列举对这部电影的几个评价角度。
电影的直接表达,就是二儿子经过父母十几年的精心安排,严格按照父母所想在成长,作为父亲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,但最后选择遵从自己的想法,选择了一所体育大学努力实现自己的马拉松梦。
很多人看这部电影觉得并不是喜剧片而是恐怖片,这来源于更深一点的分析,以及代入自己成长故事的感同身受。并且认为电影根本不是想表达上一点含义,单纯想讲表达中式恐怖。认为即使二儿子选择了体育,但这也是父母强行营造的生活环境引发的,换句话说如果像大儿子一样养,他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。
关于这点我的看法是二儿子想要走体育路就是自由意志的结果。作为观众我们很清晰地能看到二儿子身边有多少的演员,并认为显然这不是真实。但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更高一级的视角,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不是我们能决定,去假设一种“没有干预”的环境诞生出“更自由的思想”没有意义。
现在我们再想一想“抓娃娃”就知道这个标题的妙处,生活中抓娃娃是指玩抓娃娃机的过程,而这很好地象征了这部电影很多剧情。父母是操作者,娃娃是孩子,抓娃娃机就是父母给他的环境,抓的过程就是操纵的过程。如果成功抓到,娃娃被抓钩抓起到取物台,意味着操作者实现了它的目标,也就是父亲想去清北大学。如果没抓到,没关系再投一币就好了,也就是放弃大儿子。娃娃机里有着众多娃娃,被抓出的娃娃固然可以有不同的人生,但娃娃被抓出来,也意味着它已经完全是操作者的所有物,意味着它以后也完全属于父母。娃娃可以被抓起,也可以在移动到取物台前提前落回机器里,也就是脱钩,这也是二儿子给自己所选的路,他要和其他孩子同一起跑线。
结局的处理褒贬不一,我个人觉得有点草率了,很多人对“你也操纵了我们的人生”这句台词印象深刻,我觉得算不上点睛之笔只是一句不错的台词设计,但稍微想一下就能意识到,当父母生下孩子的那一刻,他们对孩子就有了责任与义务,孩子的人生就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,所以孩子操控了父母的人生,尤其指以这种欺骗了十几年的极端方式,本质上仍然是父母所做的自由选择。爱孩子可能是不自由的,但爱孩子的方式却是自由的。
其他关于这部电影没什么太多要说的,如果说分析,很多视频说的比我好,我再说点感受上的。
喜剧首先得是个喜剧,也就是能让人笑得出来,这也是我为什么对《热辣滚烫》《飞驰人生2》不满意而对《年会不能停》满意的原因。看《抓娃娃》的过程中,影院内除了结尾外大部分时间笑声此起彼伏,当我看到长大的二儿子仍然望向操场的那一幕,我知道结局一定是去了体育大学而不是清北,但中间的喜剧桥段我看的还是很开心,笑的频率甚至高于《年会不能停》。
《抓娃娃》有优秀的传统喜剧设计,对社会议题有引发思考的作用,这就是一部好电影,只不过不是完美的电影。